【卓越分享】『荒謬才是真實:《The Office Australia》』
Published by iNsearch 卓恩管理顧問有限公司
你是否也曾在辦公室裡開完一場冗長會議,最後卻沒人知道結論是什麼?或是聽主管發表一場充滿熱情的「激勵演說」,但內容空洞到讓你只想翻白眼?近期引起熱議的《The Office Australia》,正是以這種幽默又令人共鳴的方式,將現代職場的荒謬與矛盾赤裸呈現。
澳洲版,也很「辦公室」
這部澳洲版本的《The Office》延續原作風格,將故事設定在一家名為 Flinley Craddick 的中小型包裝公司。它不是什麼創新產業,也不是跨國大企業,而是一個你我都可能待過的平凡辦公室:開放空間裡上演著無止盡的內部小劇場,主管自以為懂人性,員工努力在混亂中保持理智。
影集融入許多澳洲在地文化,例如 Melbourne Cup Day 派對、動物園團建、員工休閒風等,讓辦公室的荒謬更貼近真實,讓人笑著笑著就認出自己。
偽現代的領導者:Hannah Howard
Hannah 是該系列首位女性主管主角。她倡導多元共融、性別平等、心理安全等現代管理理念,聽起來很潮、很 ESG,實際上卻往往流於表面—像是要求全員穿睡衣來辦公、安排莫名其妙的團隊活動,讓員工既無奈又疲憊。
這樣的角色設定,不也反映出台灣職場某些「偽進步」現象?制度看似在改變,但執行時仍以KPI、流程為導向,員工不但沒有更有歸屬感,反而壓力更大。所謂真正的包容,不應是強迫大家參與,而是讓人能安心做自己、自由表達。
老派觀念與現代價值的拉扯
除了 Hannah,劇中也有不少角色代表傳統價值觀。像是不信任女性領導者,或對多元文化抱持偏見。雖然這是一部喜劇,但這些角色的存在令人熟悉得幾乎不需要翻譯。辦公室裡,那些口口聲聲說支持平權,行為上卻愛開性別玩笑的同事,也許你我身邊也遇過?
這些衝突讓影集不只好笑,更讓人反思價值觀的轉型,不只靠制度,更仰賴大家的認知。
遠端、AI與數位轉型:真正的難題在「人」
影集也反映了近年職場熱門議題:遠端工作與數位轉型。當總部宣布全面遠距工作,Hannah 為保住辦公室文化,竟要求大家達成高銷售目標換得繼續實體辦公的資格,還設計各種「凝聚力活動」來提升士氣,場面荒唐又真實。
所謂科技轉型,若只是表面操作、錯誤理解,反而加劇員工困擾。從Roomba失控亂竄,到會議中聽不清彼此聲音的尷尬 Zoom 場景,都巧妙反映出辦公室裡最難轉型的,其實從來不是科技本身,而是人的觀念與管理方式。
面對混亂,我們怎麼辦?
職場荒謬或許不會消失,制度也不會一夕變好。但就像劇中每一位角色,即使在無力又充滿矛盾的環境中,依然有人選擇守住底線、保持自我。有人用冷笑回應上司的口號,有人努力拉攏隊友默默打拼。這些細節提醒我們:真正的職場韌性,不是全盤接受或默默忍耐,而是在混亂中找到自己的步伐,學會觀察、勇於發聲、保持幽默感。
或許,我們都活在自己的《The Office》裡。請相信自己能改變些什麼,才會讓職場環境越來越好。
Invite you to connect our consultants
如果你想掌握自己在人才市場上的定位
如果你正在尋覓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機會
如果你期待遇見一位真正了解你的專業獵頭顧問
Welcome to follow us at Linked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