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卓越分享】『你的情緒,你主導!:《HIGH ON LIFE》(I)』

, ,

Published by iNsearch 卓恩管理顧問有限公司

職場裡,我們常常被情緒綁架。手邊工作一大堆,卻忍不住滑手機;會議進行到一半,心裡焦躁難耐;專案好不容易完成,卻感覺空虛。這些看似「個人意志不夠堅定」的狀態,其實和大腦裡的化學物質息息相關。

 

瑞典神經科學家 David JP Philips 在《High on Life》一書中,提出一個有趣的觀點。我們的大腦就像一杯調酒,六種主要的化學物質交織出不同的情緒組合。而身為「人生的調酒師」,我們可以學會調整比例,為自己調出天使特調,而不是惡魔特調。

先來看看三種常見的「酒料」

首先是多巴胺。為你帶來動力與快感。當你刷短影音、追劇、吃零食時,會立刻感到暢快,這是速效多巴胺的力量。不過快感稍縱即逝,隨之而來的空虛感往往更強。與之相對的是緩效多巴胺,可以透過運動、閱讀、學習新事物,或專注完成一個專案,快樂雖然來得比較慢,卻能停留得更久。職場上許多人抱怨自己無法專注,往往就是因為過度依賴速效多巴胺的刺激。當我們願意暫時忍耐那份「不刺激的空白」,其實正在為自己鋪墊更深層的滿足。

 

接下來是催產素,也被稱為愛的荷爾蒙。它和信任、連結、同理心密切相關。當你被主管真誠聆聽,或同事在困境中伸出援手時,心裡的那份安定,就是催產素在發揮作用。職場是一個充滿人際互動的場域,越能營造真誠的交流氛圍,團隊就越有向心力。眼神的交流、專注的聆聽、一句不吝嗇的感謝,都能默默拉高彼此的催產素濃度,降低壓力,讓合作更順暢。

 

最後要談的是血清素。它是穩定與自信的來源,和多巴胺短暫的興奮不同,血清素帶來的滿足感更深層、更持久。當你的努力被看見、被尊重時,那份「我值得」的感覺,就是血清素的力量。有些人天生像「多巴胺人」,總是衝衝衝,渴望挑戰與刺激;也有人比較接近「血清素人」,傾向享受穩定與當下。如果能找到兩者之間的平衡,就能既保有活力,又不會迷失自我。

有趣的是,我們體內超過九成的血清素來自消化道,飲食對情緒的影響比想像中更大。甚至有研究指出,人工甜味劑阿斯巴甜,會同時降低血清素和多巴胺,讓心情逐漸低落。換句話說,你午餐怎麼吃,其實會決定你下午的情緒走向。


職場生活不可能沒有壓力,但我們完全可以學習成為自己情緒的調酒師。當你開始察覺,此刻的動力來自哪種化學物質?自己正在追逐速效的快感,還是培養持久的安定?那一刻,你就已經踏出「自我情緒領導」的第一步。

在下篇文章,我會和大家繼續探討另外三種影響情緒的關鍵物質:皮質醇、腦內啡與睪固酮。也許在讀完之後,你會對自己的職場情緒雞尾酒有全新的理解。那麼,現在的你,究竟喝下的是哪一杯?

 

Invite you to connect our consultants

如果你想掌握自己在人才市場上的定位

如果你正在尋覓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機會

如果你期待遇見一位真正了解你的專業獵頭顧問

Welcome to follow us at Linked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