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職場建議】四天工作制:天使企業的幸福劇本?
Published by iNsearch 卓恩管理顧問有限公司
職場掀起一場「減法革命」—四天工作制,猶如一顆誘人的蘋果,宣稱能以更少的時間,換取更高的效率與幸福感。從英國實驗室的數據捷報,到冰島公共部門的生產力驚奇,四天工作制彷彿成了職場人的烏托邦藍圖。然而,當我們從夢幻泡泡中醒來,審視台灣這片加班文化根深蒂固的土地,不禁要問:這究竟是職場人的甜蜜夢想,還是資本家精心設計的「責任制升級版」?
「減法工作」實錄
英國那場號稱全球最大規模的四天工作制試驗,的確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美好的願景:九成參與企業決定續行,員工效率不減反增,離職率更是斷崖式下跌。這些數據如同打了雞血,讓無數疲憊的社畜心生嚮往。然而,聚光燈下的總是幸運兒。別忘了,這些領跑者多半身處科技、行銷、創意等高彈性產業,他們的工作內容如同樂高積木,可以靈活拆解、重新組合,透過數位工具和流程優化,擠出那「消失的一天」。
但理想很豐滿,現實往往骨感。某些四天工作制測試,就像一場精心策劃的「工時濃縮」實驗。員工表面上少了一天奔波,實際工時卻被無情地塞進剩下的四天,如同被高倍壓縮的記憶體,每天都處於爆炸邊緣。部分企業直指「少上一天班,少一份薪」,讓員工在追求生活品質的同時,被迫面對經濟寒冬。
職場人的共同擔憂:變相責任制?
許多職場人心中最大的疑慮是,四天工作制會不會只是企業披著羊皮的狼,將五天的責任和壓力,毫無保留地壓縮到剩下的四天裡?表面上少了一天打卡,背地裡卻是「變相責任制」?
- 會議依舊滿檔, 但老闆會暗示你:「自己想辦法消化一下。」
- 企業高喊效率至上, 卻吝嗇於投入提升效率的工具和資源,最終責任還是落回員工身上。
- 無形的心理壓力如影隨形, 深怕在縮短的工作時間內無法達成目標,影響年終獎金和升遷機會。
如果所謂的四天工作制,只是將「五天爆肝」濃縮成「四天超爆肝」,那這無疑是企業版的「責任制 2.0」,換湯不換藥,只是將過勞的戰場從五天縮短到四天,社畜們依舊在名為「效率」的鞭子下疲於奔命。
我的血汗錢也會被一起減法嗎?
當「四天工作制」的糖衣炮彈來襲,最現實的問題莫過於「我的薪水會縮水嗎?我的福利會打折嗎?」,這個乍聽之下完美的制度,是否只是企業降低成本的另一種手段?
部分企業打著「工時縮短」的旗號,將薪資砍掉兩成,甚至連帶取消績效獎金等福利。對於那些原本就處於低薪困境的行業,例如在疫情中掙扎的零售、餐飲業,或是利潤微薄的傳統製造業,這樣的「四天工作制」無疑是雪上加霜,讓勞工在追求喘息空間的同時,生存壓力更加沉重。
當然,也有佛心企業願意維持百分之百的薪資,但這背後考驗的是企業的經營體質和對效率提升的信心。他們必須透過流程再造、技術升級等方式,來彌補減少一天工時所帶來的成本。這種「高成本」的善意,往往只有那些資本雄厚、運營模式相對彈性的企業才有底氣實踐,對於廣大的中小企業來說,無疑是一道難以跨越的門檻。
打造「高薪又不爆肝」的四天工作制
要讓四天工作制真正成為提升職場幸福感的助推器,而非壓榨勞工的新手段,企業和員工需要攜手創造。
企業的覺醒
- 流程再造是核心: 重新審視工作流程,找出冗餘環節,確保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工作。
- 效率工具是利器: 導入數位化工具和自動化技術,解放員工的重複性勞動。
- 成果導向是王道: 以工作成果衡量價值,減少對工時的過度關注。
員工的進化
- 時間管理是必修課: 提升個人時間管理和效率技巧,確保在四天內高效完成任務。
- 勇於溝通是護身符: 積極與主管溝通工作量和時間安排,避免無謂的超時工作。
- 多元發展是後盾: 建立多元收入來源,降低對單一工作薪資的依賴,增加面對變革的底氣。
四天工作制無疑是職場人心中一個美好的願景,它承載著我們對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渴望。然而,這份美好能否照進現實,關鍵在於如何設計和實施這個制度。如果只是將五天的工時硬塞進四天,或是以「彈性」之名行「變相減薪」之實,那麼四天工作制對職場人而言,終將從夢想天堂淪為過勞地獄。
在台灣這片充滿挑戰的職場叢林中,四天工作制究竟會成為解放勞動力的福音,還是新一輪過勞危機的未爆彈?答案掌握在企業主、政策制定者以及每一位職場人的手中。那麼,你呢?是否願意擁抱一週工作四天的未來?
Invite you to connect our consultants
如果你想掌握自己在人才市場上的定位
如果你正在尋覓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機會
如果你期待遇見一位真正了解你的專業獵頭顧問
Welcome to follow us at LinkedIN